上市公司:新年重點行業投資活力足
吉林,位於東北黑土地的核心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業大省和生態強省,也是新中國汽車、化工、電影等產業的“搖籃”,創造了眾多全國“第一”。
自2024年起,實施東北振興戰略邁進第三個十年。吉林在推動全麵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大棋局中加速“落子”——加快培育大農業、大裝備、大旅遊、大數據“四大集群”,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康養、新服務、新電商“六”,下大氣力催生更多新質生產力,推動老工業基地實現蝶變升級。
探尋發展“密鑰”,記錄振興“脈動”,近期上海證券報調研組走進吉林長春,實地走訪多家上市公司,進廠房、入車間、訪企業……在生產一線了解吉林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探索與實踐。
在J7智能工廠,一隻隻多功能機械手臂執行各項作業,一台台物流AGV在各個工位間靈活穿梭,一排排嶄新的車輛整齊劃一地緩緩駛下生產線……
2024年,一汽解放搶抓市場、鞏固優勢、穿越周期、逆勢上揚,海外和新能源車銷量大幅提升,中重卡國內市場終端份額穩居行業第一,打造了高質量發展的“解放樣板”。
“隻有不斷創新,才有可能守住陣地,而且還得走出去。”一汽解放董事長李勝表示,作為“國車長子”,一汽解放正持續加快轉型步伐,加快向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交通運輸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升級,向百年民族汽車品牌奮進。
汽車產業是吉林第一支柱產業,瞄準打造世界級汽車先進製造業集群的目標,吉林加快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台階”工程,產業鏈上下遊迸發新活力。
“作為中國一汽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已瞄準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賽道,從戰略層麵積極布局、穩步推進。”一汽富維副總經理盧山說。隨著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公司兩年來已成功研發出氧傳感器、域控製器、機械視覺等創新產品,為整車增加了智能化和個性化元素。
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吉林產業升級的曆程,不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增強安全保障,也讓這片黑土地邁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步”。
在子公司金賽藥業最新投入使用的國際醫藥產業園,智能化技術已經應用到車間內生物計算的多個環節。其生長激素產能放大8倍工藝試驗正式投產後,將大幅提高單批產量和產品質量。
“隻要擁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風雲變幻,都能保持從容不迫、穩如泰山。”長春高新董事長薑雲濤表示,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是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穩定前行的基石。
政策助力,金融護航。吉林將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普惠金融產品服務,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
“作為一家金融企業,肩負擔當和使命,將在服務實體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上發揮更大作用,全麵融入助推東北全麵振興中。”東北證券副董事長、總裁何俊岩說。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係。”近期召開的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時明確。
新時代、新征程,吉林老工業基地這片“叢林”正煥發著新的生機與活力。昔日傳統產業的“老樹”憑借科技創新、數字賦能不斷煥發新生、抽出新枝;而新興產業的“幼苗”,則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生機勃勃。
◎田甜
一汽解放:換擋提速 “國車長子”有新擔當
◎田甜
“解放”,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民族汽車品牌。1956年,新中國第一輛國產解放牌汽車在長春下線。曆經7代車的更迭,實現從1到900萬輛車的跨越——解放人一步一個腳印,見證並引領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曆程。
走進一汽解放J7智能工廠,這座世界級商用車整車“智”造車間內,眾多智能化設備協同作業的場景映入眼簾。一隻隻多功能機械手臂井然有序地執行作業,一台台物流AGV往來穿梭於各個工位間,一排排新車整齊劃一地駛下生產線……在這裏,每270秒就有一輛重卡緩緩駛下裝配線,每一輛下線的車輛都會獲得一張專屬的電子“身份證”,可保障車輛在其全生命周期內實現質量100%的可控、可追溯。
“在最老的工廠裏,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線。”一汽解放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勝表示,作為“國車長子”,一汽解放將持續加快轉型步伐,聚焦商用車主業,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和鍛造新質生產力,加快向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交通運輸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升級,向百年民族汽車品牌奮進。
穿越周期 打造“解放樣板”
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我國汽車市場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態勢,商用車行業也正步入轉型升級的深水區。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汽解放頂壓前行、發力全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創造了諸多“第一”。
2024年一汽解放整車銷售突破25萬輛,實現逆勢增長5.1%;中重卡終端份額達26.6%,連續9年穩居國內行業第一;海外出口攀升至6萬輛新高度,銷量複合增長率行業第一;新能源車連續兩年翻倍躍遷,實現新能源中重卡品牌增速第一;牽引車、載貨車等9個細分市場均實現行業第一;J7創領版高端重卡等150餘款差異化新產品全麵投放;累計產銷跨越900萬輛,品牌價值連續13年排名行業第一……高質量發展的“解放樣板”愈發亮眼。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用車市場,一汽解放是如何尋找商機,在變與不變中持續領航的?在李勝看來,一汽解放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發展新機遇,探索破“卷”之策,原因在於用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李勝表示,在當前存量競爭的環境下,用戶對產品性能的要求日益提升,更傾向於選擇質量上乘、性價比高、性能卓越的車輛,而一汽解放一直以來都是憑借技術和產品引領市場,這與公司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
“解放從2005年就開始進行變革,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市場洞察。我們要發現別人沒發現的機會,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李勝告訴記者,一汽解放建立了市場需求洞察部門,近年來,公司已成功地捕捉到天然氣價格降低、新能源電池原材料成本下降等市場機會,提前規劃布局,抓住增量市場,成效十分明顯。
麵對充滿不確定性的2025年,李勝坦言,盡管全球商用車行業麵臨風險和挑戰,但“危”與“機”並存,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
“2025年將是一汽解放曆史上投入新車最多的一年,而且很多都是平台級更新,覆蓋所有品係。一汽解放將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李勝說。
錨定創新 轉型持續“煥”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汽解放從未停止自主創新的步伐。
近3年來,一汽解放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超200項,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率提升至65%。2024年,一汽解放持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青島商用車研發基地如期落成,“星熠”氫氣發動機、液氫燃電牽引車行業首發亮相。6DV發動機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國內首款重型商用車缸內直噴氫氣發動機重磅發布。J7創領平台“5大極致技術”創新實踐獲認可,“解放車聯網大數據雲腦平台”斬獲國家級大獎。
“隻有不斷創新,才有可能守住陣地,而且還得走出去。”李勝表示,在探尋新機遇的征途中,一汽解放加速“煥”新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深耕新能源、智能車、新業態、海外市場等領域,構建公司長期競爭力。
2024年前三季度,一汽解放在新能源重卡終端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369%,躋身行業前三。11月,一汽解放新能源重卡銷售1622輛,同比增長305%,行業第一;12月,一汽解放新能源重卡銷售預計1700輛,保持行業第一,展現出持續的強大爆發力和競爭力。
“發力新能源,並不局限於提升新能源整車的銷量,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穩定且可控的新能源供應鏈體係,其核心在於新能源應用的核心總成部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隻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真正實現領先。”李勝告訴記者。
李勝表示,一汽解放自2021年發布“15333”新能源戰略以來,圍繞新能源的三條賽道(電、氫、混動)深入布局,從產品技術到商業模式,從核心總成到生態建設,一汽解放始終在加快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網絡,致力於培育公司新增長極。
在智能化領域,一汽解放加速布局生態產品落地,已在港口、封閉場景等落地多項示範運營項目。此外,一汽解放與華為聯手,開展了多個場景的驗證測試,並將持續深化在AI大模型技術創新、智能駕駛、智能駕艙等方麵的合作。
揚帆遠航 品牌國際化“加速跑”
隨著中國商用車品牌力、產品力大幅提升,揚帆出海已經成為重卡企業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和市場拓展路徑,一汽解放也在“出海”的浪潮中全麵提速,推動國際化轉型。
目前,一汽解放的全球化布局已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100家核心經銷商和超過190家服務商,在巴基斯坦、南非、墨西哥、肯尼亞、尼日利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建有20餘個組裝廠。
在近期於青島舉行的2025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一汽解放宣布成立國際公司,加速全球化發展和海外市場拓展。同時,一汽解放還發布了“SPRINT 2030”國際化戰略,明確將以“三步走”階段規劃,全麵構建“全球化布局、多品牌運營、技術引領、業務創新、共建共贏、以人為本”共六項國際化戰略能力。
“我們將這六項能力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在一起,概括為SPRINT,意為全速前進、加速衝刺。”李勝表示,到2030年,一汽解放全球銷量目標將超過50萬輛,海外銷量達到18萬輛,占比達36%。
從國人記憶中的長鼻子卡車,到充滿現代感的“擎天柱”重卡;從深耕國內市場,到如今的國際化戰略布局;從“為新中國建設造車”,到“為實現小康夢造車”,再到如今“為更高效物流更美好生活造車”……一汽解放,正以“國車長子”的擔當,持久煥發“解放”這塊金字招牌的生機活力,引領中國商用車行業向上發展,全力打造民族汽車品牌“新名片”。
吉林省委金融辦副主任張兆義:
做好“五篇大文章”
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記者 韓宋輝
推動東北全麵振興,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服務。近年來,吉林金融業正在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吉林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吉林省委金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張兆義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吉林金融業將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著力點,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製,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加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先進製造等創新領域的融資支持,發揮好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綜合服務功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新動能。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2024年9月,國家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張兆義告訴記者,為推動增量政策加快落地見效,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出台吉林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若幹措施,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疏通銀企對接堵點,提升對接質效是首要工作。“2024年,我們組織融資服務活動800餘次,對接企業1.9萬戶次,達成意向融資410餘億元。”張兆義說。
這隻是吉林金融業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一個縮影。吉林金融業找準支持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加大對重點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普惠金融為例,吉林實施金融率先突破行動,組織首貸拓展行動,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啟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引導銀行機構持續加大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張兆義介紹,截至2024年10月末,吉林省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360億元,同比增長11.69%,高於各項貸款增速4.71個百分點,審批授信5.64萬戶,同比增長7.3%。
對於吉林重點發展的汽車產業鏈、製造業、數字經濟、文旅等產業,張兆義表示,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充分發揮金融援企機製作用,2024年以來,457個項目獲得345.4億元信貸支持。
2023年底舉行的吉林省委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未來5年,吉林要基本形成布局科學、結構合理、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競爭有序的現代金融服務體係。
張兆義表示,下一步,將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著力點,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製,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一是繼續用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暢通銀企對接渠道,著力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增加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先進製造等創新領域的融資支持。
借助資本市場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新動能
資本市場在支持現代產業發展、服務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張兆義表示,近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統籌領導下,吉林搶抓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機遇,深入實施“吉翔”計劃,積極開展上市培育躍升行動,多措並舉推動吉林資本市場提速提質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吉林省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0家,實現了境內、境外企業上市齊頭並進的新發展格局。
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張兆義告訴記者,近年來吉林省各部門在提升轄內上市公司質量上下了大功夫。目前,吉林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49家,高新技術企業3590家,是吉林省接下來要重點支持的新質生產力。
資本市場將為吉林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我們已儲備‘騰飛類’擬上市企業182家,其中科創板、創業板及北交所上市後備企業93家,專精特新企業138家,接下來將發揮好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綜合服務功能,為賦能這些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張兆義表示。
(調研組成員:賀建業、馬婧妤、梁敏、田甜、韓宋輝、王淵、竇世平、陳曦、張英傑)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