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五月,益王即位,任司農卿、廣東提舉、招討副使、督府參謀,往台溫招兵集財,奔走呼號,組織抗元。次年八月,空坑(今江西吉水附近)兵敗,與文天祥退守循州。景炎三年(1278)六月,奉命護海船至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次年二月,張弘範血染崖山,宋亡。滸被執至五羊城(今廣州市),憔悴不成人形,在獄中與文天祥最後聚見,數日後逝。後文天祥書《哭杜貴卿》:“昔沒賊中時,中夜間道歸。辛苦救衰朽,微爾人盡非。高隨海上槎,子豈無扁舟。白日照執袂,埋骨已經秋。”
杜滸(?―1279),字貴卿,號梅壑,黃岩縣(今黃岩區)杜家村人。杜範之侄。少時遊俠四方,有以身殉國之誌。南宋德�v元年(1275),元兵逼臨安,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滸任縣宰,聚民兵4000餘響應,在西湖與文天祥共議救國大計。次年初,太皇太後謝道清授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營議和,滸力陳說:“敵虎狼也,入必無還。”文天祥以國事為重,滸以宣教郎、兵部架閣文字之職相隨。文天祥被拘,隨行人員四散,僅留滸呂武、李成3人。二月二十九日,押至京口(今江蘇鎮江),滸向守將劉千戶行賄,4人得以走脫。路上向樵夫乞食供天祥,至板橋又被元兵所執,用金銀買通守兵再次脫身。募樵夫抬天祥到高郵,從長江口沙洲人海至椒江,過黃岩舍舟陸行到溫州。文天祥說:“自二月晦至今,無日不予死鄰……貴卿真吾異姓兄弟也。”
同年五月,益王即位,任司農卿、廣東提舉、招討副使、督府參謀,往台溫招兵集財,奔走呼號,組織抗元。次年八月,空坑(今江西吉水附近)兵敗,與文天祥退守循州。景炎三年(1278)六月,奉命護海船至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次年二月,張弘範血染崖山,宋亡。滸被執至五羊城(今廣州市),憔悴不成人形,在獄中與文天祥最後聚見,數日後逝。後文天祥書《哭杜貴卿》:“昔沒賊中時,中夜間道歸。辛苦救衰朽,微爾人盡非。高隨海上槎,子豈無扁舟。白日照執袂,埋骨已經秋。”
同年(公元1279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